mlunwen@163.com
18516839603
建设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全国科学研究工作体系,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经历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郭沫若担当中国科学院院长的任命。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向郭沫若颁发中国科学院印信。在新中国成立仅仅一个月的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对外办公。 1956~1966年的十年间,中国科技事业经历了“大潮...
为庆祝中俄(苏)建交60周年和“中苏科技合作协定”签订55周年,“中俄(苏)科技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论坛活动9月15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科技部原部长朱丽兰等出席。 万钢在致辞中回顾了中俄两国人民和科技工作者60年来的深情厚谊和两国科技合作经历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在中...
北京“中关村”闻名于世,始于1953年中科院研究所的进驻。中科院成立后,有些南方的研究所须迁进北京,调整后的各在京研究所也都要扩充实验室和办公室,摆在当时院领导面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要在北京为科学院的长远发展选择一个有较大发展空间的科研基地,时称“永久院址”。 那时,北京的建设规划已大致形成了将高校较集中地安排在西北郊的共识。中科院领导认为,科学院...
“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地基、铺好路,科技部的任务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正在接受共和国部长访谈的科技部部长万钢面带微笑,随手端起身边的咖啡。 “这种支撑和引领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科技无处不在。比如这杯咖啡,是海南产的咖啡豆经过科学研究、测试,最终烧制出来的具有蓝山风味的咖啡,就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走出危机,...
“经过60年奋斗,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科技大国。”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说,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两...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许多为世界瞩目的成就。尤其在1978年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在经过了十年寒冬后,重新站在了世界科技创新力竞争的起跑线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也逐渐起步,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 我国原有科技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其突出特点是科技资源集中在政府所属独立科研院所。这一体制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科技奖励体系雏形初显。1950年8月至1955年8月,国家先后颁布了3个科技奖励条例。但在10年动乱期间,刚起步的国家科技奖励事业被迫中断。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再次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会上对7657项科技成果进行了隆重表彰...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起步,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快的发展和最大的跨越。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技体系,形成了宏大的科技队伍,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部分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正快速惠及百姓生活。 &nb...
近年来,中药类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在海外市场也受到青睐。植物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保健品进出口均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国际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全球化发展向区域化发展转变趋势明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迎来新的挑战,中药进出口延续2021年势头,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总额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 出口项数据亮眼 2022年,我国中...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安徽化工
电子与封装
民心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上海节能